中医保健
November
刮痧大家一定不陌生。是中国一种传统的治疗保健方法。
想必很多人都刮过痧。
刮痧是以中医皮部理论为基础,用器具(牛角、玉石、火罐)等在皮肤相关部位刮拭,以达到疏通经络、活血化瘀之目的。很多人在家就能帮助家人自己进行刮痧治疗。
具中医专家所言经常刮痧,可起到调整经气,解除疲劳,增加免疫功能的作用。
但是很多人觉得“出痧”少就是没刮到位,继续加大力度刮。
但是究竟出痧多好不好,来听听专业人士怎么说吧~
“
刮痧属于中医的外治疗法,古代民间常用于夏秋季节,因感受秽浊疫气而引起的痧证,即现代的伤暑、高热、急性肠炎、胃肠痉挛、霍乱、猩红热等疾病。
现在刮痧疗法应用广泛,可用于内科、外科、妇科、儿科的多种疾病,如感冒、发热、咽喉炎、急性胃肠炎、霍乱、腹痛、疳积,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头昏脑涨、小腿痉挛疼痛、小儿感冒挟食、小儿惊风等疾病,特别对肩周炎、颈椎病、腰椎间盘突出症、坐骨神经痛、风湿性关节炎、神经性头痛等效果显著,是其他疗法所不能比拟的。”
——医院中医科常秀武医生
出痧可不是越多越好呢?
中国自古就将就“中庸”之道。不过激恰当好就是最好的,刮痧也是这样。
过度刮痧最常见的就是皮肤损伤,而横纹肌溶解是其造成的最严重情况,可能引发急性肾功能衰竭,危及生命。
许多患者认为出痧越多越好,这是一个重大误区。刮痧出痧是正常的,但根据患者体质不同会有较大差别,本身气虚、虚症严重的患者则不一定出痧。如果刮痧部位、力度掌握不好,又片面追求出痧,就可能会造成一系列较为严重的后果。
此外,刮痧可配合精油等油性物质,起到皮肤润滑作用;若淤血、痛痒症状轻微,可外用涂抹药膏,促进淤血消散,若症状严重或用药1到2周没有恢复,医院诊治,避免病情贻误。
刮痧并非人人都适合
1.身体过瘦,皮肤失去弹性者。
2.危重病症者,如急性传染病、重症心脏病、高血压、医院治疗。
3.凡刮治部位的皮肤有溃烂、损伤、炎症均不能应用,疾病初愈也不宜采用。
4.饱食或饥饿时,或对刮痧恐惧者。
5.水肿病人及局部有肿块者。
6.有出血倾向的疾病,如血友病、白血病、血小板减少症、过敏性紫癜等。
Tips小贴士
“
刮痧治疗时应注意保暖,无论冬夏都要尽量避吹风受寒。
刮痧出痧后忌洗凉水澡。
前一次刮痧部位的痧斑未退之前,不宜在原处进行再次刮拭出痧。
刮痧出痧后最好饮一杯温开水并休息15到20分钟。
以上内容部分来源于“鹿城健康”
图片来源于网络
联系侵删
注意↓↓↓
大家觉得刮痧治疗有没有效果呢?
还有什么刮痧的小常识?
不妨写在文章下面的留言里
我们会在周五的推送中选出优质留言跟大家分享~
?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